第一節(jié) 主要銷售渠道 分析
分銷渠道是由企業(yè)、中間商、顧客組成的一個網絡。它使企業(yè)的產品能夠從企業(yè)到達顧客手中。分銷渠道是企業(yè)的一種重要資源。它的重要性不亞于制造、 研究 、工程部門,它的建立通常需要多年的努力,而且不容易輕易改變。
1、分銷渠道的作用如下:
1)信息:收集和傳遞有市場信息,幫助企業(yè)制定營銷計劃。
2)銷:傳播和宣傳有關商品的信息。
3)交際:與購買者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
4)配貨:分類、組裝和包裝產品,使之符合消費者的需要
5)談判:達成有關供商品的價格和其他條款的協(xié)議,以便轉移所有權或占有權。
6)物流:運輸和存儲商品。
2、分銷渠道的分類:
1)直接渠道和間接渠道
(1)直接渠道。企業(yè)和顧客之間不通過任何中間商。如企業(yè)通過自己的銷售門市部銷售,進店租借柜臺銷售,通過郵購銷售,網上銷售,上門推銷等等。
(2)間接渠道。在企業(yè)和顧客之間有中間商。大多數消費品都是通過見解渠道銷售的。
2)長渠道和短渠道
中間商的數目多就是長渠道,少就是短渠道。渠道長短可以用級別來表示。
(1)零渠道:就是直接渠道。
(2)一級渠道:中間商一般是零售商。
(3)二級渠道:一般是一個層次的批發(fā)商,一個層次的零售商。
(4)三級渠道:一般是兩個層次的批發(fā)商,一個層次的零售商。
一般而言,渠道越長,企業(yè)的產品的輻射面就越寬,企業(yè)對渠道的控制能力和顧客信息的反饋就越差。渠道短的情況正好相反。
3)寬渠道和窄渠道
寬窄指一個層次上中間商的短少,多是寬渠道,少是窄渠道。寬渠道輻射面寬,但控制弱;窄渠道,分銷面窄,但控制好。
第二節(jié) 不同渠道的優(yōu)劣勢 分析
1、直接渠道
直接渠道的優(yōu)點:企業(yè)可迅速及時地獲得信息的反饋,從中了解國際市場的動態(tài),據以制定適宜的營銷策略。企業(yè)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建立和開拓自己的銷售網絡,為樹立企業(yè)形象,提高企業(yè)聲譽,不斷積累經驗,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企業(yè)獨立地進行出口管理,對國外的營銷有了較大的控制權,有利于企業(yè)根據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對國外的營銷活動做出適宜的調整。
直接渠道的缺點:提高企業(yè)的經營成本,增加資金耗費及銷售的風險。直接銷售主要適合于生產資料的銷售。
2、間接渠道
間接渠道的優(yōu)點:企業(yè)可以利用國內其他組織機構在國外的分銷渠道和營銷經驗,迅速將產品推向國外市場,取得良好的時間效益。減少了企業(yè)所承擔的外匯風險及各種出口信貸的風險,對資金的使用有一定的安全性。企業(yè)不必設置從事進出口業(yè)務的專門機構或專門人員,可以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精力搞好生產。
間接渠道的缺點:限制了企業(yè)在國外市場上的經營銷售能力的擴大。間接分銷渠道主要用于缺乏出口經驗能力、沒有海外分銷渠道和信息網絡的中小生產企業(yè);或面對潛力不大、風險較大的市場;一般適用于消費品。
3、長渠道
長渠道的優(yōu)點:市場覆蓋面廣,廠家可以將中間商的優(yōu)勢轉化為自己的優(yōu)勢,減輕廠家費用的壓力,一般比較適合快速流通消費品采用。
長渠道的缺點:廠家對渠道的控制程度較低,增加了服務水平的差異性,加大了對中間商進行協(xié)調的工作量。
4、短渠道
短渠道的優(yōu)點:廠家對渠道的控制程度較高,專用品、時尚品及顧客密度大的市場區(qū)域較為適宜采用。
短渠道的缺點:廠家要承擔大部分或全部渠道的功能,必須具備足夠的資源,市場覆蓋面較窄。
5、寬渠道
同層級中的中間商數量多,競爭程度較劇烈,市場覆蓋密度高。
4、窄渠道
同層級中的中間商數量少,競爭程度較弱,市場覆蓋密度低。
第三節(jié) 不同渠道的銷售策略 分析
1、影響渠道設計的因素
1)消費者的需要。必須先找出各目標市場中的消費者想從渠道中獲得什么價值。消費者想從附近購買,還是想到較遠的商業(yè)中心購買?他們想親自購買,還是通過電話或郵寄購買?他們要求立刻交貨,還是愿意等待?消費者是看重產品種類齊全,還是偏好專門化?消費者想要附加服務(交貨、信用、修理、安裝),還是想從別處得到這些服務?
渠道越分散,交貨越迅速,產品種類越多,以及附加服務越多,該渠道的服務水平就越高。提供最高的服務水平有時候不可能,另外,還會導致較高的成本,對消費者來說會導致較高的價格。
2)產品的性質。如鮮活、易腐產品,笨重產品,技術性強、售后服務要求高的產品,不易采用長渠道;而日用品一般采用長、寬的渠道。
3)目標顧客的情況。顧客分散,如農村地區(qū),一般用長、寬渠道;顧客集中,可以用短、窄渠道。
4)競爭者渠道的情況。競爭者的渠道策略,也是影響企業(yè)渠道選擇的重要因素。針對競爭者可以有兩種策略:一是在沒有競爭者渠道的地方開辟渠道;一是在競爭者的附近開辟渠道。
5)企業(yè)自身的情況:產品組合:產品組合不寬、單一,利用批發(fā)商較好,因為顧客和零售商需要的產品的品種多、數量小。如果產品組合寬、花色品種多,可以直接面對零售商和消費者。經營實力:有雄厚的資金、管理銷售的能力強,經驗豐富,企業(y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分銷渠道,沒有則只能通過中間商銷售。
6)宏觀經濟環(huán)境。市場供不應求,中間商要貨迫切,可以采用中間商;市場供過于求,中間商要貨的積極性不高,企業(yè)只好自己進店直接銷售。
2、渠道決策的主要內容
1)中間商的類型。
在挑選中間商時一般考慮如下因素:渠道成員的從業(yè)年限、經營的其他產品、發(fā)展和利潤記錄、協(xié)作性和聲譽等。
2)中間商的數目。
即決定每個渠道層次上使用多少中間商的問題。有三種策略:
(1)密集型分銷(intensivedistribution):指用大量的中間商。方便品一般采用這種策略。
(2)獨家分銷(exclusivedistribution):指采用很少的分銷商。制造商答應這些分銷商在他們各自的區(qū)域內,享有獨家銷售該公司產品的權利;另一方面,這些分銷商則答應它們不經營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某些汽車、家用電器、品牌服裝常采用這種獨家分銷的方式。
(3)選擇型分銷(selectivedistribution)。指中間商的數量不多不少。聲譽比較好的企業(yè)常采用這種方式。由于中間商是選擇的,所以企業(yè)對中間商有較好的控制。
3)渠道成員的條件和義務
(1)價格政策。制定價目表和折扣細目單。
(2)銷售條件。如付款條件,對付款早的分銷商一般給與現金折扣;又如生產者擔保,關于質量不好或價格下降時的擔保。
(3)分銷商的地區(qū)權利。尤其是采用獨家分銷的策略時。比如,生產者提供促銷支持,人員培訓服務,技術服務等,經銷商在設備方面要符合公司的要求,對公司的價格政策要貫徹執(zhí)行,對顧客的意見承擔收集和及時反饋的義務等。
4)分銷渠道的類型。即長渠道、短渠道、寬渠道、窄渠道等等。
3、評價渠道的標準
1)經濟標準。即每個方案的收益和成本怎么樣。
2)控制標準。即企業(yè)對中間商的控制程度。
3)適應標準。即改變渠道策略的能力。每一中渠道決策都包含一種承諾。有的要用合同的形式固定下來。適應標準是指在必要改變渠道決策的時候容易改變。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