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生日工藝禮品項目界定
按照統(tǒng)計局的 行業(yè) 分類標準,生日工藝禮品從屬于【421】工藝美術品制造項目下的9個小類,分別是:
【4211】雕塑工藝品制造:以玉石、寶石、象牙、角、骨、貝殼等硬質材料,木、竹、椰殼、樹根、軟木等天然植物,以及石膏、泥、面、塑料等為原料,經雕刻、琢、磨、捏或塑等藝術加工而制成的各種供欣賞和實用的工藝品的生產活動。
【4212】金屬工藝品制造:指以金、銀、銅、鐵、錫等各種金屬為原料,經過制胎、澆鑄、鍛打、鏨刻、搓絲、焊接、紡織、鑲嵌、點蘭、燒制、打磨、電鍍等各種工藝加工制成的造型美觀、花紋圖案精致的工藝美術品的制作活動。
【4213】漆器工藝品制造:指將半生漆、腰果漆加工調配成各種鮮艷的漆料,以木、紙、塑料、銅、布等作胎,采用推光、雕填、彩畫、嵌鑲、刻灰等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漆器工藝進行的工藝制品的制作活動。
【4214】花畫工藝品制造:指以絹、絲、絨、紙、滌綸、塑料、羽毛、通草以及鮮花草等為原料,經造型設計、模壓、剪貼、干燥等工藝精制而成的花、果、葉等人造花類工藝品,以畫面出現(xiàn)、可以掛或擺的具有欣賞性、裝飾性的畫類工藝品的制作活動。
【4215】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制造:指以竹、藤、棕、草、柳、葵、麻等天然植物纖維為材料,經編織或鑲嵌而成具有造型藝術或圖案花紋,以欣賞為主的工藝陳列品以及工藝實用品的制作活動。
【4216】抽紗刺繡工藝品制造:指以棉、麻、絲、毛及人造纖維紡織品等為主要原料,經設計、刺繡、抽、拉、鉤等工藝加工各種生活裝飾用品,以及以紡織品為主要原料,經特殊手工工藝或民間工藝方法加工成各種具有較強裝飾效果的生活用紡織品的生產活動。
【4217】地毯、掛毯制造:指以羊毛、絲、棉、麻及人造纖維等為原料,經手工編織、機織、栽絨等方式加工而成的各種具有裝飾性的地面覆蓋物或可用于懸掛、墊坐等用途的生活裝飾用品的生產活動。
【4218】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的制造:指以金、銀、鉑等貴金屬及其合金以及鉆石、寶石、玉石、翡翠、珍珠等為原料,經金屬加工和連結組合、鑲嵌等工藝加工制作各種圖案的裝飾品的制作活動。
【4219】其他工藝美術品制造。
第二節(jié) 生日工藝禮品應用領域 分析
生日工藝禮品主要是起到聯(lián)系感情的作用,一般是在家人、朋友、客戶過生日的時候贈送。
第三節(jié) 生日工藝禮品產業(yè)發(fā)展歷程
在我國的漢字中,“禮”的本意原是“敬神”,到后來才演變成人們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
禮起源于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中,人們除了用規(guī)范的動作、虔誠的態(tài)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還將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xiàn)對神敬意的物品(即牛、羊等犧牲)奉獻于神靈。也許從那時起,禮的含義中就開始有物質的成分,禮可以以物的的形式出現(xiàn),即禮品。
“禮品”一詞由兩個字組成。“禮”的意思,是儀式、禮節(jié)以及諸如忠孝等道德理念。
“品”的意思是物質的東西。值得注意的是,從詞源上講,這個漢語詞暗示了禮物(gift)不只是物質的禮品(present),它承載著文化的規(guī)則(禮節(jié))并牽涉到儀式。所以,無禮之物就只是物品而不是禮物。
禮品最初來源于古代戰(zhàn)爭中由于部落兼并而產生的納貢,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隸等,以表示對征服者的服從和乞求征服者的庇護。史書中曾有因禮品送得不及時或不周到而引發(fā)戰(zhàn)爭的記載。如春秋時期,因楚國沒有按時向周天子送一車茅草,從而引發(fā)了中原各國聯(lián)盟大舉伐楚的戰(zhàn)爭。
衣物、珠寶、食物及田宅等更是平凡的禮品,在古代,人也被作為特殊的禮品贈來送去。古代美女西施被范蠡當作禮品獻與吳王夫差,王允在施用連環(huán)計時,將貂蟬當作禮品送給董卓。在古希臘的斯巴達,奴隸主之間互贈奴隸更是極其平常的事。
在古代,禮品可以是錢幣類的金銀等,史籍中常有天子賜予諸侯和功臣以“千金”、“萬金”的記載。也可以是工具、武器等專用器械,如馬等具有特殊作用和意義的動物常被當作禮品贈送,關羽座下的“赤兔馬”、劉備騎乘的“的盧”,分別為曹操、劉表所贈。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